定海针赴一场约,为智慧法院建设者打call!
来源:蓝海现代法律 | 作者:蓝海现代法律 | 发布时间: 2018-01-29 | 5567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咨询总监李斌发表了题为“大数据&AI时代:智能化知识产权知识平台的构建”的演讲,提到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先案例的发现、识别、筛选、发布、援引、评价等,使案例指导制度从技术层面得到全面的落实和应用。 

主题研讨二互联网+司法为民
如何利用“互联网+”更好的实现司法为民,也是法院思考的重要立足点。在这一环节,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院长陈新哲、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力、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技术处副处长杨崇华分别围绕这一问题各抒己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集团代表则各自就如何助力智慧法院建设进行发言。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处处长何帆担任主题研讨二、主题研讨三的主持人兼点评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云深圳业务部总经理黄彬发表了题为“公有云在智慧法院建设中的应用”的演讲,其强调公有云代表先进生产力,将为智慧法院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院长陈新哲发表了题为“‘巨鲸’智平台——打造金融类案的全流程在线办理平台”的演讲,在平台开发建设方面他分享到建立科学的开发建设机制、组建专业的金融审判机构、对起诉材料、裁判文书进行要素化分解、引导金融消费合同升级、强化信息保障能力。
 


腾讯集团副总裁兼法务部总经理江波发表了题为“平台助力智慧法院建设”的演讲,他总结法院诉讼app其实是一种低频次使用的需求,而通过小程序可以实现低量级、低成本连接司法机关与诉讼中的人。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力发表了题为“智慧法院建设评价体系之实证分析与完善建议”的演讲,其针对《2017版评价体系》提出筛选有效评价指标,确保指标数据精准科学等建议。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技术处副处长杨崇华发表了题为“收转发E中心:智慧法院探索的基石——以司法为民为视角”的演讲,详细介绍了该院通过诉讼材料收、转、发事务集约化管理模式,实现“收转发”流程智能化管理。“收转发E中心”以将材料类审判事务性工作从审判团队手中剥离为出发点。 

主题研讨三人工智能+实现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既是司法审判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司法审判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必然选择。究竟它在司法领域的实现路径应如何设计?在这一环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黄祥青、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信息技术处资源管理科科长吴娟与现场听众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北京市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则在技术领域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构想。